2024年,连云港高新区将进一步加速“智改数转”的进程,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智能车间建设作为关键一环,正引领着区域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智改数转”助力港城“制造”向“智造”跨越
随着“智改数转”的深入推进,港城“制造”正逐步迈向“智造”新时代。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港城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更推动了区域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在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空气热泵智能制造车间,智能化的应用无处不在。车间已全面部署了ERP、MES、PDM等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订单与MES系统的无缝对接,自动生成生产工单和日程安排。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产品信息得以迅速转化为生产任务单,精准排产至特定生产设备和模具,同时触发物料自动配送。这些智能化改造措施使得车间人均生产值大幅提升,从改造前的74万元跃升至改造后的147万元,增幅接近翻番。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兼空气能产业公司总工程师尹亚领指出,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车间,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公司在空气源热泵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数据显示,车间的产值在改造前为6800万元,而改造后则激增至95亿元,增长率高达728%。
在智能化改造的推动下,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变革不仅增强了公司在空气源热泵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更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经过改造后的车间,其产值从原先的6800万元激增至95亿元,增长率高达728%。这一飞跃式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智能车间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同样受益于智能化改造的还有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家专注于流体储运装卸设备机器控制的厂家。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天邦科技积极拥抱变革,引进了众多智能化设备,推动了设计、生产、采购、仓库及销售等环节的数据顺畅流通。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生产效率,并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
“在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的道路上,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智能化车间的改造,我们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生产工序更加紧凑,车间产能相较于改造前提升了3至5倍。”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立峰介绍道。展望未来,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深化智能化改造,扩建生产车间,并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制造能力。新增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以及高精度智能化检测设备,将与MES等生产管理系统相结合,共同推动企业生产制造水平的持续跃升。
以智能化为引擎,引领制造业的未来变革。
在连云港高新区,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电子级球形硅微粉智能化生产车间。该车间配备了先进的ERP、QMS等智能设备及管控系统,显著提升了现场作业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通过这些改进,企业实现了用工数量的减少,降低了10%的劳动力成本,同时产品的不良率也大幅下降,减少了约40%的次品产生。
联瑞新材积极响应智能化趋势,把握数字化机遇,相继引入ERP、OA管理平台、QMS质量管理系统以及阿米巴管理系统等先进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工厂建设。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更确保了产品质量。公司精心设计并建成了行业领先的绿色智能化生产线,使现场作业更加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有力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安全、高效生产的目标。
过去的一年里,连云港高新区涌现出众多专精特新企业,智改数转步伐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区共推进实施了46个“智改数转”项目,新认定了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5家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累计获批省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达16家。
智能化的浪潮之下,连云港高新区正迎来企业“智改数转”转型的新篇章。这一转型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质变,更让“制造”向“智造”的跨越成为可能。为了加速这一进程,高新区聚焦于智能化车间的建设,将其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方向。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高新区将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诊断动员、标杆示范和案例分享等方式,推动企业从“要我转”向“我要转”的转变。同时,高新区还将深入摸排企业在智能改造方面的需求,建立年度重点项目库,为每家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改造方案,助力其实现智能化升级。